果下科技赴港IPO,AI+储能能否破局行业同质化
创始人
2025-05-07 21:00:18
0

GUOXIA

今年4月,成立仅6年的果下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 “AI驱动能源革新”为旗号冲刺港股主板。在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168%、全球储能装机容量激增90%的行业风口下,这家中国户用储能出货量前十的企业,试图以技术迭代与生态化战略撕开竞争缺口。

1

抓住风口

招股书显示,果下科技在香港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冯立正先生、张晰先生、刘子叶先生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约58.54%。

冯立正是果下科技董事长,其深耕新能源领域超12年,擅长资本运作与战略规划。2019年,他与刘子叶等看中储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潜力,在上海起步,创立果下科技,发力储能系统集成领域。2023年,他主导 公司总部从上海迁至无锡惠山经开区,作为未来上市主体, 计划投入10亿元打造3.2万平方米的新总部及生产基地。

张晰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经理,他在能源及制造行业拥有逾12年经验。他于2022年12月加入集团,担任总经理兼国内项目总监,随后自2024年9月起担任公司总裁。

刘子叶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于能源行业拥有逾13年经验,领导、协助并参与国内多个企业级光伏及储能行业的开发项目。

果下科技的崛起轨迹堪称中国新能源创业的典型样本。2019-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从7.1GWh激增至174.9GWh,复合增速近90%,而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974GWh。伴随市场储能需求爆发, 果下科技以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等业务迅速扩张,销售服务网络覆盖欧洲、东南亚和国内。

据2023年数据,果下科技在手订单 超10亿元,预计当年交付储能项目及设备 超15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预计 超1亿美元,2019-2023年累计产值 超180亿元

2

同质化与“卡脖子”并存

果下科技CTO白洋博士主导研发的 “Safe ESS”云端协同储能管理平台,将AI算法嵌入电池热管理、电网调度等环节,为储能设备配上“能源大脑”,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在其动态决策系统中,通过Safe ESS、Hanchu iESS等平台实时分析电价、用户习惯、电网负荷等200余项参数,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使储能效率提升30%以上。2024年,其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成立“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推动产品迭代。根据公开信息, 果下科技入选“2024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批)公示名单”。

企查查2025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现存储能相关企业23.8万家。仅2024年累计注册8.9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创近十年新高。这使得 “AI驱动的储能生态”这一果下科技在招股书中强调的核心卖点愈发关键。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25.1%骤降至15.1%,折射出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普遍困境。在技术变现上, 果下科技拥有79项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但其AI应用多集中于运维监测等环节。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储能系统的同质化竞争已从硬件蔓延至软件,多数企业的“智能管理平台”功能趋同。

同时,果下科技面临着供应链“卡脖子”风险。作为轻资产模式的集成商,果下科技的核心部件——电芯长期依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供应商,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46%。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暴跌引发的电芯降价潮,虽短期降低采购成本,但也加剧了客户压价动力。招股书坦言,若无法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价格波动将直接冲击利润空间。

资本加持带来产能飙升,但高速扩张下市场也存在隐忧。2024年该公司引入的凯博鸿成、深圳宁乾等战略投资者,为产能扩张注入资金。2025年4月,果下科技进行了新一轮增资。其中,深圳宁乾同意以代价3000万元认购470,588股股份,此次交易后, 果下科技的估值为60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公司年产能达2363.9MWh,较2022年增长32倍,生产线利用率超100%。根据招股书披露,果下科技2024年末存货1.16亿元,贸易应收款5.2亿元,现金流仅373万元,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3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果下科技的收入分别约为1.42亿元、3.14亿元和10.2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68.9%;毛利分别约为3562.0万元、8399.8万元和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6%;净利润分别为2427.7万元、2814.8万元和4911.9万元。

从市场来看,2022年,该公司7成以上收入来源于欧洲市场,到2024年,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面对上述市场现状,果下科技通过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重点是 加码中国市场,并通过 建立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深化市场竞争优势。招股书透露,此次果下科技拟将IPO募资所得重点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

据悉,果下科技整合产业链资源,深挖“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模式”的生态价值,并于今年3月在河北的一个项目上尝试印证上述商业逻辑的可行性。这一商业逻辑,不同于单纯卖设备,公司将依托全球化布局,深度参与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融合、场景应用与产业链协同,持续探索高效能源转型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宣布赴港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已超23家,果下科技能否真正建立起“AI+储能”的护城河,或将决定其能否从“中国第八”走向全球舞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线上“进口超市”借大促扩张 海... 封面新闻记者 蔡世奇 7月2日,亚马逊海外购在北京宣布,其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首个年度级夏日大促“海...
公募REITs迈向扩容提质新阶... 自首批9单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至今已有4年。4年来,我国公募R...
持续加码供应链,三只松鼠下一步... 三只松鼠“高端性价比”战略再落一子。7月2日,三只松鼠宣布加大零食供应链及集约基地建设投资,拟追加不...
河北资产冲刺IPO 或成首家港...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河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资产”)已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如果上...
首批科创债ETF获批 深市指数... 7月2日,南方、富国、嘉实、景顺长城科创债ETF正式获批。待基金发行结束,四只科创债ETF均在深交所...
原创 特... 特朗普这家伙一说到贸易政策,那真是让人捏把汗。尤其是他又开始搞事情了,不仅对中国这边继续挥关税大棒,...
银行IPO大消息!两家“重启”... 【导读】23家中小银行备战A股IPO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思文 近几年,银行A股IPO有所停滞,自兰州...
美股还能走多高?分析师:得看标... 财联社7月3日讯(编辑 史正丞)在各种意外冲击的背景下,美股大盘还能在上半年维持收涨已实属不易。但在...
原创 稳... 7月3日,在港股上市的多点数智,早盘股价一度跳空高开并飙涨至17.1港元。如果从7月2日该股的收盘价...
再进位!南京银行位列“全球银行... 7月2日,国际权威财经媒体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公布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
英国对冲基金 Parvus 增... 法国金融监管机构(AMF)6月28日提交的文件显示,总部位于英国的对冲基金 Parvus Asset...
港股风向标|恒指连续走弱考验2... 财联社7月3日讯(编辑 冯轶)今日港股走势整体低迷,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早盘一度均跌超1%,午后跌幅有...
欣强电子报考创业板上市,计划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欣强电子(清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强电子”)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深圳证券交易...
上市次年净利大跌244% “光... 从上市首年盈利4695万到次年亏损6757万,从募资7.3亿到经营现金流-5459万,光格科技被不少...
加密货币市场集体狂欢 XBIT... 币界网7月3日讯,近期,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迎来显著反弹,狗狗币(DOGE)、以太坊(ETH)等山寨币强...
“硬科技”指数震荡,关注芯片E... 截至收盘,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均上涨0.2%,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下跌0....
原创 全...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王彦强 编|刘双霞 7月2日,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
广东特色产业集群图谱:新兴产业...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我们正在全力打造虎门线缆区域品牌,加快产业园落地,通过AI、物联网等新...
招行150亿抢滩金融资产投资赛... 7月3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
港股券商板块拉升,香港证券ET... 截至收盘,香港证券指数上涨1.9%,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上涨0.7%,沪深300非银行金融指数上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