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金市场热闹得像个菜市场。
五一假期,深圳水贝黄金交易市场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拖着行李箱“扫货”,有人蹲在金店门口数金条,还有人一边刷手机看金价走势一边跟老板砍工费。
“今天金价780一克,工费打五折,买不买?”
“买!先来100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在抢白菜。
但问题是——黄金是白菜吗?
白菜放久了顶多烂掉,黄金要是买在高位,那可是真金白银的亏损。
可这帮人不管,金价一跌,立马蜂拥而上,仿佛晚一秒就会错过“暴富密码”。
这架势,像极了2020年冲进股市的韭菜,2022年抢购虚拟币的投机客,和2024年排队买“数字藏品”的冤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主角从股票、比特币换成了金条。
先看看这帮“黄金扫货团”是怎么操作的。
广西老哥,拖个行李箱直奔水贝,一口气买了100克金条+2只古法手镯,花费超10万。
香港大妈,前年金价500时囤的货,现在750一克卖掉,每克净赚250,笑得合不拢嘴。
深圳本地黄牛,蹲在金店门口,金价一波动就倒手,赚差价比炒股还刺激。
乍一看,好像个个都是“理财高手”,低买高卖,稳赚不赔。
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黄金这玩意儿,真不是这么玩的。
首先,你以为你在“抄底”,其实可能是在“接盘”。
最近金价确实跌了,从4月底的3500美元/盎司跌到了3200多,国内首饰金报价也重回“8字头”。
但问题是——这算低位吗?
看看历史数据:
2020年,国际金价1200美元/盎司。
2023年,涨到2000美元。
2024年,突破3000美元。
2025年4月,冲到3500美元。
现在回调到3200,你就觉得是“抄底机会”了?
这叫“高位回调”,不叫“白菜价”。
真正的“低位”是2020年,那时候怎么没见你们抢?现在涨了快3倍,反而一窝蜂往里冲?
典型的“涨了才信,信了才买,买了就套”。
其次,你买的是“首饰金”,不是“投资金”。
很多人冲进金店,买的都是手镯、项链、吊坠,还美其名曰“投资”。
但稍微懂点黄金市场的都知道——首饰金根本不是投资品!
第一,工费高。同样一克金,金条可能780,首饰金加上工费就得850+。
第二,变现难。你去回收,人家只按金价算,工费一分不算,直接血亏。
第三,纯度问题。很多品牌金饰为了硬度会掺其他金属,回收时还得折价。
你买金饰,本质上是在消费,不是在投资。
真要投资,去买银行金条、黄金ETF,别拿个古法手镯当“硬通货”。
再者,黄金真的“避险”吗?
传统观念里,黄金是“抗通胀”“避险资产”,经济不好就买黄金。
但现实是——黄金的价格,早就不完全由实际需求决定了。
美联储加息降息能影响金价。
地缘政治冲突能影响金价。
华尔街大鳄做多做空也能影响金价。
现在的黄金市场,就是个全球资本博弈的赌场。
你以为你在“避险”,其实是在“赌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突然疯狂买黄金?
答案很简单——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
看到金价涨了,怕错过暴富机会。
看到别人赚钱了,觉得自己也行。
看到新闻说“黄金避险”,就无脑冲。
人性就是这样,涨的时候觉得还会涨,跌的时候觉得还能抄底。
但历史告诉我们——当大妈都开始买黄金的时候,往往就是行情见顶的信号。
2013年,中国大妈疯抢黄金,结果金价暴跌,套牢多年。
2020年,黄金暴涨,又是一波人冲进去,2021年回调时哭晕。
2025年,历史再次重演。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有新鲜的韭菜。
更魔幻的是——这帮“黄金扫货团”里,很多人根本不懂黄金。
有人以为“买金饰=投资”,结果变现时发现工费全亏光。
有人听说“黄金抗通胀”,却不知道通胀率跑不赢金价波动。
有人跟风买金条,却连“伦敦金”和“上海金”的区别都搞不清。
典型的“人傻钱多速来”。
当然,我不是说黄金不能买。
但投资黄金,至少得搞清楚几点:
第一,你是投资还是消费?
投资就买金条、黄金ETF,别碰首饰金。消费就老老实实当饰品买,别幻想升值。
第二,你能承受多大波动?
黄金不是稳赚不赔的,2023年到现在,金价波动超过30%。如果你接受不了短期亏损,就别玩。
第三,你打算持有多久?
短期炒作?那你得做好被割的准备。长期持有?那得看全球经济走势。
否则,你以为自己是“抄底”,其实可能是在“送钱”。
最后,说句扎心的——当普通人开始疯狂涌入某个投资品时,往往就是行情尾声的信号。
股市如此,比特币如此,黄金也是如此。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所以,别等到金价暴跌时才发现——自己不是“抄底勇士”,而是“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