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面对网页中一大批功能相似的产品,你会如何选择?最新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在购物前都会通过观看“测评视频”来了解产品情况。据悉,“第三方测评”涵盖的产品类别五花八门,已然形成各种细分垂类。然而,这些充斥在社交平台中的“良心测评”“种草好物”背后可能不是“诚意”,而是“生意”。
在“第三方测评”兴起的初期,一批能够提供实证数据、进行科学测评的账号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消费者能够快速比对产品优劣,降低试错成本。但随着测评“蛋糕”做大,测评市场“野蛮生长”,测评博主缺乏资质、测评标准五花八门等问题也暴露出来。
当下,有的测评实际上是广告,比如一些餐饮商家与探店博主达成合作协议,商家付费,博主发布探店视频,却不标明“广告”;还有一些博主对商家进行恶意点评,发布失实、不当评论,损害商家名誉,甚至以“欲发布不实视频”为由向商家索要财物。无论是假“测评”真广告,还是假“测评”真抹黑,都需要依法治理,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商家的信誉,打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
良好的商业信誉来之不易,不能任由商业诋毁等行为在互联网上横行。测评应成为消费者的“搜货”好助手,帮助好产品脱颖而出,而不能沦为误导消费者、抹黑对手、诋毁企业、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针对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应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予以严厉处罚,并明确平台方与博主在此类事件中的连带法律责任,以确保市场环境的公平与健康。
针对“虚假测评”不良行为,行业应当加强自律。平台应当构建一套全面而有效的管控机制,设置测评博主的认证和准入管理机制以及封禁相关违规账号、限制违规笔记流量等。同时,还需建立健全严格的审核把关机制和投诉应急处理流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第三方测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测评内容,多方了解商品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对于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可以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随着“第三方测评”的边界与赛道持续明确与完善,广大消费者、博主与商家的共同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从而更好地促进网络生态的和谐互信、助力形成电商环境“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良性循环。(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