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距离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美联储前高官近期公开对美联储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其决策可能并非基于数据作出。日前,美联储前理事Kevin Warsh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美联储近期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与此前的政策声明相互矛盾。他提到,美联储曾推出灵活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当通胀率处于1.7%时,美联储表示“我们会将其提升一些,并努力维持在2%左右的平衡状态”。然而,这一策略似乎已被舍弃,并且没有其他措施来取代它。
BWC中文网消息称,现今,华尔街方面不愿进行大规模押注,这一现象似乎表明其正在为美国金融与债券市场即将面临的进一步大规模清算做准备。
目前,美国的举债上限额度资金将于2024年底再次耗尽。按照计划,国会将在2025年1月2日重新开启谈判。同时,由于到那时美国竞选获胜者还未到就职日(1月20日),国会谈判僵局很可能会再次出现。美国若不能及时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就可能会对美国主权债务市场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进而再次削弱美元的信誉。
在此种情形之下,尤其需要予以关注的是,美国财政部2024年8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表明,日本在8月增持了13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持仓规模达到11292亿美元,日本依旧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的第二大债主,自2022年4月以来,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并且整体上处于减持态势。2024年1月,中国减持了18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从而开启了减持“三连降”的情况。在2024年2月和3月,中国分别减持227亿美元和7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不过,在2024年4月,中国增持了3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为2024年首次加仓。
对美国而言,当下最为关键的是确保其财政的稳定,唯有财政稳定,美国才能正常运转。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需有稳定的税收。那么美国的财政税收从何而来呢?实际上是依靠发债获取。由于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已攀升至约1.8万亿美元,但其财政收入仅有大约4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美国的这些财政赤字已无法凭借自身税收来填补了,那么这笔钱要从哪里获取呢?全球富裕的国家数量有限,美国正极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购买美债的买家,以此来维持美国的存续。
于日前举办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活动期间,在谈到关税问题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含沙射影地表示,有某些人主张对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不加区分敌友地全面征收高额关税,这是对美国的一种“严重误导”,会损害美国利益。虽然她并未指名道姓,不过《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美国媒体都解读为,耶伦所批评的对象是特朗普。当被问及拜登为何未废除对华关税政策时,她无理狡辩称:“在中国作出有意义的回应之前,拜登总统认为我们不应通过降低关税来奖赏中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24年10月年会期间,中美金融工作组于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六次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与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奈曼共同主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部门参与了此次会议。
双方围绕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货币金融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资本市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双方所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展开了专业、务实、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沟通。
关税在政治层面或许颇受欢迎,不过诸多经济学家却认为,关税是一种成本高昂的手段,其并非总能如所承诺的那般推动国内产业发展。CNN此前着重指出,已有“一项又一项”的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而美国人几乎承担了由此产生的全部成本。
无独有偶,穆迪公司早前推算表明,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这使得美国家庭每年的开支增加1300美元。此外,美国税务基金会统计显示,对华加征关税不但未能解决美国工人的就业问题,反而致使美国损失14.2万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