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钱宝平(安徽大学高级政工师)
温暖合肥令人向往!5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创始人受邀来肥“研学游”。“本次活动为企业招引搭建了平台,为深化政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一亿中流集团刘海峰表示,将继续与包河区政府展开深入合作,共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区域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竞争力就强。营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城市攻坚,更是一场勇蹚改革深水区的自我革命。企业家组团来肥“研学”,对于合肥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招引机遇。“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合肥来说是一场“不进则退”的竞进,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谁能“等得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项目、聚资源、聚企业、聚人心。
中国科大先研院。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一阵春风起,一树繁花开。”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服务企业、做强产业、带动就业,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追求和责任。今天的合肥,科创主体井喷增长,战新产业加速集聚,人才活水充分涌流。真诚欢迎更多链上企业“扎根”、创新人才“扎营”,我们将提供量身定制的产业和人才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真抓实干的作风,携手各方追逐梦想、创造未来。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做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离不开重点项目的实施、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合肥用更加开放的举措,找准主攻方向。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面梳理产业链,绘好招商地图,瞄准目标企业,引进更多“实力派”“潜力股”。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员发动、主动作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激发“鲶鱼效应”“乘数效应”,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两强一增、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服务业锻长补短,升级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开展“每周有会展”活动,打造更多“本地人常去、外地人想来”的消费新场景。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人才既要“一见钟情”,又要“日久生情”。以产引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将人才培养融入城市发展之中,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相成就”。青春合肥,科创氛围浓、就业平台多、服务力度大,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5月23日,来自全国多地的高校领导和就业指导等部门负责人及博士生代表在安徽创新馆参观考察。全媒体记者 李予 摄
如果说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起到“输血强身”的作用,招才引智则具有“造血强身”的功效。合肥以全城之力,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让凤凰来巢、让俊鸟来居。今年市政府一般性预算支出压减20%以上,全部投入到民生、科创上。建设更多更好的学校、医院及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尽最大努力,早日让年轻的父母不再为托幼学位而焦虑,让生病患者不再为看病就医而发愁,让市民驾车不再为堵车停车而心烦,千方百计做好千万市民的“关键小事”,让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
衢州市委书记高屹率衢州代表团来肥调研时说,合肥举全市之力抓科技创新的魄力、几十年如一日抓产业立市的定力、“专业+专注”抓产业投资招引的能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深度融合的“合肥做法”,值得学习。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持续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合肥品质之“进”,扎实推动合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