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ETF只赚热闹不赚钱,"投资者把ETF当股票炒",出路在哪里?
证券时报
2023-06-19 18:51:01
0

原标题:万亿ETF只赚热闹不赚钱,"投资者把ETF当股票炒",出路在哪里?

主动权益基金的沉沦,对ETF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股票型ETF规模攀至1.13万亿元,不到4年时间规模翻倍。与此同时,百亿级ETF产品不断涌现,各类主题型ETF层出不穷。

然而,在ETF发展的大浪潮下,不靠实力靠资源,抢赛道、比规模成为当下公募基金公司布局ETF业务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规模堆积而来的万亿ETF盛况,却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摆脱其“只赚热闹不赚钱”的窘境、如何避免其成为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工具以及不少ETF的发行常常与市场高点如影随形等。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ETF应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而非基金公司比拼资源、提升规模的战场。

新发ETF规模频频腰斩

从宽基独霸天下、行业ETF异军突起,到目前扎堆热门赛道,股票ETF发行火热。如今,抢赛道、比规模正成为当下公募基金公司布局ETF的重要手段。

同一赛道的主题ETF往往被数家基金公司同时盯上,除了争抢申报,在新基金发行阶段也执着于规模的较量。

今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带来相关国企估值的重估,中字头央企板块持续发力,引爆央企主题基金产品的发行销售。继首批4只央企主题ETF在5月成功发行后,6月16日,又一只央企主题ETF宣布募资金额达到20亿元上限,这就意味着5只央企主题ETF的成立规模均达到了20亿元的上限。

作为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央企主题ETF的成功募集被认为可以为央企板块带来大量增量资金,提升板块估值。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不涨反跌,股价走势大开大合,月度最大回撤达12%。

“从过往经验来看,首批主题ETF获批后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市场的关注度也相对更高。ETF发行的情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的涨跌表现。尤其是对于本身估值较低、市场关注度不高的领域,一旦出现增量资金的变化,股价表现也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就上市前后ETF基金表现来看,各ETF跟踪指数在上市前多有明显跑赢市场阶段,而上市后跟踪指数的超额收益反而会出现下降。”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宏观策略研究员金达莱表示。

业绩表现不及预期,4只央企主题ETF的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4只央企主题ETF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其中2只央企主题ETF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规模接近腰斩。

央企主题ETF规模的大幅波动是当下ETF市场过度追求规模引发的现象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成立的38只股票型ETF中,有37只ETF的最新份额相比成立时有所缩水,26只ETF规模腰斩,占比高达近7成。

不少ETF成立不久就沦为迷你型基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股票型ETF中有7只最新规模不足5000万份。业内人士表示,ETF成立之处会有一部分“帮忙资金”,停留时间较短,行情不好叠加“帮忙资金”撤出加剧ETF上市后规模的缩水幅度。

业内人士指出,股票型ETF市场存在先发优势效应,基金管理人贴身肉搏抢先获得主题ETF的首批发行资格后,通过做大先发产品,希望吸引更多大资金参与,以便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当某只行业主题ETF规模迅速做大后,其他同类型ETF在规模上往往难有增长潜力,甚至难逃清盘命运。

一味追求规模背离ETF发展初心

过度追求ETF发行规模正是当下ETF市场发展浪潮下,基金公司激烈竞争的重要体现之一。

今年以来,A股市场以震荡行情为主,权益类市场整体表现不佳,股票ETF备受资金青睐,份额与规模收获双增长。此外,ETF凭借费率低廉、透明度高、交易灵活等优势,成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的一个重要品种。截至6月16日,600余只股票型ETF规模达到1.13万亿元,规模翻倍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ETF发展迎来高速期。

百亿级股票型ETF产品不断涌现,总数量达到25只,500亿规模以上的股票型ETF产品数量达到4只。而在2019年底,百亿级股票型ETF产品数量仅有13只,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规模仅为462亿元。

极速膨胀的ETF规模,被认为更多的投资者认识与接纳ETF,也被视作国内ETF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而这显然是过于牵强的,是规模情结的体现。

在国内ETF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国内基金管理人无所不用其极,一味追求规模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ETF在资产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

梳理国内ETF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其具有追逐市场热点高位发行、产品同质化严重、主题过于细分等特点。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行业主题ETF,发行的时间节点基本都在相关行业处于高位,也就是股价表现最亢奋的阶段,一旦相关主题ETF成功发行上市,就会出现相关行业回调的现象,造成不少持有人被套牢的局面,其中不少主题ETF逐步沦为迷你基金,直至退市。

市场频现相同标的产品组团发行的现象,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比如目前全市场跟踪中证500、沪深300和创业板ETF产品分别有19只、18只、13只。这已经成为股票ETF普遍存在的问题。像一些热门赛道或热门主题,基金公司也是扎堆涌入,比如证券、银行、消费、芯片、电力等行业均有不少于5家公司布局。

此外,国内主题ETF产品过于细分,五花八门,不少较为鸡肋。

国内,宽基指数基金数量更多,为市场主流,热门赛道主题基金比比皆是。相对于美国市场,中国的ETF市场缺乏多样化的ETF产品,例如基于因子的ETF、杠杆ETF等。一位指数基金经理曾向记者表示,国内Smart Beta指数产品整体规模较小,鲜为人知,主要原因是市场培育力度不足,投资者理解并不深刻。

“这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表现,基金公司都想在热门赛道上获得投资者关注,对于热门概念主题不断细化,以便占据有利位置,做大规模。但往往出现相关产品供给过剩,相关赛道的市场资金规模相对有限,部分ETF产品面临募资不足等问题。”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表示。

ETF被当作股票来炒

在国内,不少人将投资ETF等同于“股票的买卖”,其对股市助涨助跌的声音不绝于耳。

近年来ETF持有人“散户化”趋势明显。2021年之前,股票型ETF的持有人还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尤其是一些规模大、跟踪主流宽基指数的宽基类ETF,机构投资者占比很高,比较典型的如沪深300ETF、国证2000ETF,2020年机构投资者平均持股比例均超90%。

随着行业主题ETF数量越来越多,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个人投资者逐渐成为ETF投资主力军,将ETF作为“冲锋陷阵”博取短线投资收益的利器。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股票型ETF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比例由2019年、2020年的37%、42%已提升至2021、2022年的超50%。

“ETF单日换手率接近5%,而海外市场ETF换手率则低于1%,这并不符合目前市场鼓励投资者做长期投资的方向。”上述华南公募人士表示。

ETF持有人散户化特征叠加行业主题ETF的大量发行,被认为增加了股市板块的波动。反观机构投资者,对于ETF的认识更加深刻,部分FOF基金经理直接在投资组合中用其取代主动权益基金,根据市场热点轮动的特点,动态配置ETF组合。

“在投资回报上,ETF业绩真的要比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好吗?”华南某公募人士指出,截至2022年底,按照三年期来看(除2016-2018之外,27.3%)大多数(超过65%)主动管理基金都能超越业绩基准,拉长时间维度从五年期和七年期来看,主动管理基金战胜业绩基准的比例则更高(超过80%),这意味着从投资回报角度而言ETF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价值是存在的,但从上述投资回报角度考量,这一价值某种程度上有所削弱。

Wind数据显示,ETF基金价格指数虽然在1年和2年的区间回报率好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却在3年和5年的区间回报率弱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ETF是资产配置的工具之一,常常被宣传为业绩优于主动型基金,这显然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上述人士表示。

周茂华也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参与ETF交易和套利的难度相对大。当前,市场上普通投资者仍占据绝对比例,若ETF交易、套利资金占比高,势必会放大短期市场波动。随着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配置型未来仍将占据主流,这有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淡化规模情结,为资产配置填利器

“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没有标的只涨不跌,任何标的的表现总有高点,也就总有回落的那天。这些标的组合在一起却能互相起到对冲的作用,既能享受不同标的轮动上涨的红利,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单押单一标的可能暴跌的巨大风险,这正是ETF产品的设计的初衷。

投资者根据市场的位置和发展趋势,根据不同ETF的特点进行资产配置,攻守兼顾,配合作战,以求获取财富的增值。

ETF是资产配置的利器,国内公募基金管理人应该淡化规模情结,通过差异化竞争去挖掘稀缺性的价值。

“ETF有助于活跃市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长期来看,ETF也是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ETF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上述华南某中小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ETF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形态,完善产品布局;但不要仅仅是为了占据一席之地而不考虑公司的资源禀赋,长远来说这对公司也可能是一种伤害。

针对ETF存在的同质化、散户化等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还应结合市场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提高ETF产品的投资价值和竞争力。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短期来看,扎堆发行同一热门主题或行业的ETF产品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但对于一些凑热闹的产品来说,长期来看可能对基金公司自身和对整个ETF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非常有利。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任盘和林看来,有些ETF发行时候热热闹闹,运行阶段冷冷清清,是基金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够专业导致的结果,没有体现出专业性。而是随着市场投资人的聚焦,跟风炒概念,并利用概念来吸引基民购买,风头一过便繁荣不再,基金公司有必要提高专业性。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一方面,国内ETF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应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高ETF产品的投资价值和竞争力。

责编:李雪峰

校对:姚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齐鲁银行新注册《齐鲁银行远程银...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齐鲁银行(601665)新注册了《齐鲁银行远程银行客服智能排班管理系统V1.0》项...
金智科技:中标1.33亿元国家... 中证智能财讯 金智科技(002090)7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期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深市首批4只科创债ETF上市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产品上市,交投十分活跃。 其中,嘉实...
佛山发布细分领域大模型,加速金... “有人问我:数字化转型花了多少钱?我说:是数字化转型让我活下去!”7月17日,在广东电信赋能金属加工...
17日不锈钢上涨0.32%,最... 来源:新浪期货 新浪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17日收盘主力合约不锈钢2509,涨跌+0.32%...
尚纬股份新任控股股东包揽定增 ... 尚纬股份(603333.SH,股价7.98元,市值49.6亿元)“易主”不到两个月,新的控股股东就要...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 部分机构... 7月17日,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的首批科创债ETF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交易的信用债E...
原创 7... 写在文章前的声明:在本文之前的说明:本文中所列的投资信息,只是一个对基金资产净值进行排行的客观描述,...
康师傅冰红茶涨价5毛后销量大跌 在今年饮料销售旺季,康师傅一升装冰红茶的终端售价有了松动的迹象,渠道商们反映,一些终端每瓶只卖4元左...
晶澳巨亏,光伏还在等“神兵” 来源:每日资本论 光伏行业从狂热扩张到残酷的洗牌,而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的命运也恰如沙漠中的组件—...
崧盛股份:目前储能业务已形成较... 证券日报网讯 崧盛股份7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股价的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
北交所上市公司佳合科技登龙虎榜... 每经讯,2025年7月1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佳合科技(872392,收盘价:25.97元)登上龙虎榜...
乡村在云端:闽侯搭上电商“加速... 在新媒体技术重塑信息传播格局、国家持续深化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当下,如何让田间地头的物产、指尖传承的技...
金价平稳!2025年7月17日... 7月17日国内黄金市场动态:国内品牌金店金价整体持稳,老庙、老凤祥、周生生这3家金店金价继续波动中。...
三大航上半年预亏超42亿:南航... 日前,南航、国航、东航披露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三大航预计共录得净亏损42.38亿元~...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中数睿智... 《商道创投网》2025年7月16日从官方获悉:中数睿智近日完成了由鼎晖VGC、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 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0...
中远海控在国际多式联运领域再创... 助力“郑和号”成功首发,中远海控在国际多式联运领域再创新! 近日,“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在...
中集环科:7月16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7月16日,中集环科(301559)融资买入142.59万元,融资偿还667.36万元...
德明利1642万限售股将于7月... 来源:财中社 7月17日,德明利(001309)发布公告,公司的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部分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