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最近一个月A股市场维持震荡走势,多家公募基金及基金经理出手自购。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0家公募基金出手自购,合计自购金额22.07亿元,其中大多为股票型、混合型等权益类基金,也有部分为债券型基金。
5月30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基金经理王博、骆帅、张延闽、李锦文于近日申购了所管基金产品,4位基金经理分别申购100万元。
同日,汇添富基金称,旗下优势行业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徐志华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出资100万元申购该基金。此外,华夏新能源车龙头基金经理杨宇也自购华夏新能源车龙头基金100万元。
6月12日,泉果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赵诣拟出资100万元申购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并且持有该基金份额期限不低于3年。
除了多位基金经理进场抄底以外,亦有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显示,5月共有19家基金管理人合计自购旗下基金3.99亿元。
5月26日,湘财基金发布的自购公告显示,拟于26日起两个交易日内申购旗下湘财长源股票A类份额1000万元,自购理由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除了公募,也有私募出手自购。5月26日,西安博成基金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与投资者风雨同舟,近期多位基金经理及团队成员大额认购自主交易的产品博成理解同犇、博成理解同鑫、博成理解同成、博成明启成长,紧紧抓住布局良机。
记者注意到,自购似乎已成为市场低迷期公募基金的常见操作。在去年10月A股震荡回调之际,公募基金就曾刮起一阵自购热潮,彼时多家公募基金争相发布自购公告,曾出现14家公募基金在同一天宣布将自购旗下产品。数据显示,去年10月17日和18日宣布自购的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合计超过15亿元。
对此,东部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出手自购旗下基金,一方面反映出其对后市相对较为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基金经理自购也意味着与投资者实现利益捆绑。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指出,基金自购行为不应该被过分解读,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可结合相关基金的投资策略、业绩表现来选择,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