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资本市场正经历着不平凡的变革。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近年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有力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创业板开市到设立科创板,从试点注册制再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舞台。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搜狐财经力求用专业的财经报道分析企业,帮投资者选优筛劣。
在这其中,谁将是资本市场的赢家?谁能圆梦IPO?搜狐财经《拆解IPO》栏目,聚焦计划在A股、港股、美股的上市的重点企业,从盈利能力、竞争态势、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剖析企业价值。
本文为第143期。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岳家琛
6月1日,高景太阳能披露招股说明书,拟赴深交所上市。
仅仅三年前,这家公司全年的营收仅8.91万元,还不足以在北京市区买1平方米的房子。而如今,高景太阳能全年营收已达175.7亿元。
2020 年末时,高景太阳能员工人数仅有1人。而2022 年末,高景太阳能员工人数已达 6436 人。
四年前,这家公司尚未成立;如今,这家公司已经估值达到200亿元。
成立仅四年,且此前并无前身。高景太阳能是如何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实现崛起的?这背后,资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产品之问
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于2019年成立,仅四年时间便启动IPO步伐,这样的速度在目前创业板IPO 企业中可以排到第三位。
高景太阳能也是2023年初至今创业板受理的最大IPO。
高景太阳能是做什么的?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是一家专业化光伏硅片企业。
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发展。
高景太阳能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其主营业务为光伏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182mm、210mm 等大尺寸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
具体来看,原材料多晶硅料通过熔料、长晶、截断等多个拉晶步骤后,可被加工成单晶硅棒,再通过多个切片步骤后,可被加工成单晶硅片,即高景太阳能的主要产品。招股书介绍称,这些产品后续可被加工成电池片,而电池片则、最终运用于光伏下游的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和户用光伏系统等领域。
得益于单晶硅片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去年,高景太阳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605.34%。
过去三年,高景太阳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91万元、24.91亿元及175.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3.63万元、1.08亿元及18.21亿元。
分产品来看,单晶硅片为高景太阳能的主要产品,过去两年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6.31% 和88.93%。其中,单晶硅片又以P型硅片为主,N型硅片占比较少,2022年两者收入比例为22:1。在硅片端,N型比P型更容易实现薄片化。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仅四年的高景太阳能不仅总收入和利润飞速增长,其利润水平也高于同行。
高景太阳能单晶硅片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9.61%升至2022年的13.95%。
相较之下,招股书显示,可比公司双良节能和美科股份2022年单晶硅片毛利率分别为7.86% 和12.37%。
不过,高景太阳能的“成功秘诀”似乎并不是拥有高技术优势作为护城河。
高景太阳能最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1.37亿元,研发费用率0.6%,而招股书披露的8家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2.39%。
资金之源
无论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还是原材料采购。高景太阳能都需要支付大量真金白银。然而,高景太阳能仅仅成立四年,其创始人此前也并无创业背景,高景太阳能缘何迅速崛起?钱又从何而来?
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创立于2019年7月,由珠海华发集团为布局清洁能源产业而成立。
彼时,高景太阳能现任董事长徐志群还任职于晶科能源;IDG资本并购中环股份布局光伏的构想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成立之后,这家公司的进展一度十分缓慢,经历了约一年的“空窗期”,直到珠海华发联合了IDG资本和徐志群。
2020年12月,华发集团将高景太阳能股权以0元的价格转让给徐志群及团队成员持股的珠海天雁和珠海珠联合。彼时高景太阳能实缴资本为0。
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创始人徐志群1967年出生,曾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志群在晶科能源任职时间达12年之久。
高景太阳能之所以能够在三四年的时间成长为行业独角兽,这背后实则是一场资本盛宴。
2021年3月,珠海华发通过旗下基金华发三号、华发九号,IDG资本通过基金天津和谐、Creaunity Investment Limited,合计为高景太阳能注资8亿元。
彼时,其估值仅有12.31亿元。
IPO前,高景太阳能融资不断。2022年4月,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轮融资。仅仅四个月后,去年8月,高景太阳能又完成25.15亿元B轮融资。
据此计算,仅过去一年,高景太阳能就累计融资45.15亿元。最后一轮融资后,高景太阳能估值升至200亿元,较一年前翻了15倍。
除了IDG资本与珠海华发外,高景太阳能的投资方还包括中金资本、普罗资本、海通开元、深投控、中美绿色基金、广发信德、中信金石等。过去一年,突击入股意图在光伏领域分一杯羹的投资机构多达43家。
截至目前,珠海天雁直接持有高景太阳能24.7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徐志群及徐自寒为实际控制人。徐志群与徐自寒为父子关系。
不过,IDG资本通过天津和谐和珠海文信,合计持有高景太阳能17.16%的股权;珠海华发集团通过华金一号、三号、五号、九号基金,合计持股20.17%。两家合计持股比例达37.33%。
按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计算,IDG资本持股估值34.32亿元。相较之下,IDG资本累计注资金额为4.46亿元,包括天使轮的2.16亿元和2022年4月增资的2亿元。据此计算,IDG资本浮盈29.86亿元。
产能之惑
即便赶在了行业风口,一家企业从设立到产品实现量产,从0收入到与主要客户签下大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景太阳能是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产能扩张?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卖向何处?
自从IDG资本2021年3月入局后,高景太阳能的各项业务便紧锣密鼓展开。在这其中,资本从一开始就扮演者“布道者”的角色,而非单纯的财务投资人。
2021年3月,高景太阳能全资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与新特能源及其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按照协议约定,新特能源分四年向青海高景销售原生多晶硅15.24万吨,协议总金额约219.44亿元。
彼时,高景太阳能甚至还没有工厂投产。高景太阳能的首个工厂在三个月后才建成。
高景太阳能生产基地建设可谓“神速”。2020年12月,高景太阳能与珠海市国资委签署了总投资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2021年1月29日,位于珠海金湾的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建设。
在当地支持下,仅140天后,2021年6月18日,上述项目便建成投产。
同在2021年6月,在IDG资本牵线下,爱旭股份向高景太阳能采购3500万片硅片。IDG资本同时也是爱旭股份的早期投资人,爱旭股份已于2019年借壳ST新梅登陆A股市场。
2021年,爱旭股份成为高景太阳能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12.18亿元,占高景太阳能营业收入的48.9%,几乎达到“半壁江山”。
有了大客户、原材料供应商、厂房,高景太阳能2021年当年便实现了营收24.91亿元,净利润1.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是主要客户外,爱旭股份还是高景太阳能的投资方。2022年7月,爱旭股份花费2.5亿元对高景太阳能增资。新特能源同样也是高景太阳能的投资方。
在资本的布局下,高景太阳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有了大客户。这也使得高景太阳能拥有远低于同行的销售费用率。招股书显示,2022年,高景太阳能的销售费用率为0.04%,远低于行业平均值1.13%。
去年,高景太阳能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收入134.39亿元,占营收比重为76.49%。“由于下游电池片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高景太阳能在招股书中对此表示。
与此同时,2022年5月,高景太阳能与宜宾签署合作协议,投建年产50GW直拉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项目,总投资220亿元。该项目2022年9月开工,3个月后即实现投产。
目前,高景太阳能下设珠海金湾单晶硅片、青海西宁单晶硅棒、四川宜宾单晶硅棒及单晶硅片三大生产基地。招股书显示,高景太阳能硅片计划产能已达80GW。
未来之谜
本次IPO,高景太阳能拟募资50亿元,分别投入到宜宾25GW单晶硅棒及5GW单晶硅片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在光伏产业大爆发之际,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天合光能、古瑞瓦特、泽润新能、阿特斯、华耀光电、中润光能、美科太阳能等十余家光伏相关企业冲刺IPO。
而高景太阳能也是继天合光能、古瑞瓦特、泽润新能、阿特斯等企业之后,今年第20家冲刺IPO的光伏企业。其中,古瑞瓦特亦有IDG资本的布局。
根据创业板上市条件,发行人需要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而高景太阳能恰好“擦线”满足了上市条件。从某种程度来看,高景太阳能似乎是资本为了实现上市目标量身打造的公司。
而一旦成功上市,资本撤出以后,高景太阳能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面临风险?
以爱旭股份为例,上市以后,虽然净利润大增,却仍遭IDG资本大幅减持。
2022年,爱旭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50.75亿元,同比增长126.72%,归母净利润23.28亿元。
今年3月,IDG旗下义乌奇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大幅减持爱旭股份,减持数额达9亿元,持股比例从16.53%下降到12.25%。
如果失去资本的“牵线”,高景太阳能未来能否维持高增长?
随着行业产能的扩大,光伏产品价格亦将逐步降低,未来或将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高景太阳能届时如何应对,这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