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6月8日,深圳证监局对多家券商分析师下发罚单,券商研报合规问题引起关注。
研究能力是券商核心竞争力之一。据朝阳永续数据,2022年84家研究机构一共发布206678份研究报告,平均每天产出566份研报。
然而5月以来,券商研报业务的罚单频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数十家券商分析师因研报不合规被罚,涉及粤开证券、西南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等,相关罚单超过20张。
据了解,监管部门去年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
从检查情况看,典型问题包括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未根据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等。
招商证券4名分析师收罚单
6月8日,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张夏、陈刚、耿睿坦、涂婧清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公告显示,张夏、陈刚、耿睿坦、涂婧清作为招商证券分析师,发布的研究报告《攻守交织、静候破晓——A股2022年2月观点及配置建议》表述不严谨,对于A股市场走势分析的预测方法、分析逻辑以及所引用的前期研报观点等情况,均未在该份研报中予以充分说明。
据了解,上述研报发布于2022年2月6日,内容长达115页,包含招商策略对A股2022年1月的复盘、2022年2月观点及配置思路建议、全球经济库存周期分析等。
此外,该研报展示了“A股的七年运行规律”,被业内人士视作违规的主因之一。研报显示,A股每七年一个轮回,每七年的前两年半是牛市。“2000~01;2007~08;2014~2015;2021~2022都演绎了加速冲顶回落,2022年进入了震荡筑底年。”
据研报所示的“A股的七年运行规律”预测,2022年是七年周期进入新一年,2022年为“牛尾熊始”、2023年为“熊中反弹”、2024年为“熊中震荡”,2025年为“大熊市”。
公开资料显示,张夏是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自2011年起加入招商证券,从事金融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研究。2022年4月下旬,张夏曾在朋友圈公开发文强调市场底,引起广泛关注。
除了分析师被罚外,招商证券也一并被监管出具警示函。深圳证监局称其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市场影响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个别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力评估不充分,提级审核管理不到位。二是在分析师调研活动管理、服务客户、公开发表言论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不足。三是个别研报制作不审慎,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未注明引用信息、数据来源披露不当、研报署名不规范等情形。
年内券业研报罚单超20张
研究能力是券商核心竞争力之一,近期券商研报相关的罚单却层出不穷。
除了上文所述招商证券外,6月8日,英大证券分析师郑罡、东亚前海证券及其研究所负责人贺燕青也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均事关研究报告业务。
其中,郑罡署名的英大证券相关研究报告存在个别研报数据未标注来源;预测公式不审慎,未有效验证。撰写的某公司投价报告风险揭示不充分,且存在报告表述不严谨的情形等问题。
东亚前海证券则存在研究报告业务内控机制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研报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足、研报制作不审慎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数十家券商分析师因研报不合规被罚,涉及粤开证券、西南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华安证券等,相关罚单超过20张。
近年券商研究佣金竞争日趋激烈,头部券商纷纷加码研究业务,中小券商也将其视作差异化竞争的重点方向。
据朝阳永续数据,2022年,84家研究机构一共发布206678份研究报告,中金公司2022年产出研报高达10669份,国泰君安全年报告数也突破10000份。平均而言,2022年卖方每天产出566份研究报告。
为全面规范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活动,提升业务质量和合规水平。监管部门于2022年在全行业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
此前《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通报显示,从检查情况看,典型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未根据法规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二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三是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
就此而言,近期券商研究业务罚单频出,或为监管“双随机”现场检查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