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E声|一文看懂港交所ESG监管进阶:从“管披露”到“管能力”螺旋升级
创始人
2025-07-30 00:44:05
0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特约研究员祝箐

近日,港交所宣布,所有主板及GEM上市公司(即香港所有公众公司)的董事(含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均需在每个财年内完成至少2小时的ESG专项培训,新任董事则需在履职后12个月内完成初始培训。

这一新规看似只是增加了一项学习任务,实则是港交所ESG监管体系多年演进后的关键一跃——它不再满足于让上市公司“纸上谈兵”式地披露ESG信息,而是要求董事会成员真正具备驾驭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治理”。

要读懂这一新规的分量,得先理清港交所ESG监管的底层逻辑:它始终沿着“先让企业说清楚(披露先行),再让责任人扛起来(责任压实),最后确保责任人能干成(能力匹配)”的路径推进。而董事强制培训,正是这一逻辑链条的最终落点。

新规落地:从“建议”到“必须”的硬约束

港交所此次新规的政策依据,藏在几份关键文件里。主板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2023年修订版)早已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对ESG风险负责,还得搭好有效的ESG管治架构。而2024年更新的《企业管治报告指南》,则更进一步强调:“董事得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管好ESG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次新规直接把这些“建议”变成了“必须”——根据港交所2024年9月发布的《有关董事培训的咨询总结》及配套指引,所有上市公司董事每年都得完成2小时ESG专项培训,新任董事1年内得先完成“入门课”。

为什么突然收紧?因为港交所发现,过去这些年虽然推出了不少ESG披露要求,但部分董事对ESG的理解还停留在“做公益”或“多写几页报告”的层面。有的传统行业老板觉得“碳排放和我没关系”,有的公司年报里ESG数据挑着好的写、差的藏着掖着。这背后其实是董事缺乏专业判断力——不懂气候变化怎么影响生意,不会算碳成本,不清楚国际上GRI或ISSB的规则,自然没法盯着管理层把ESG战略做好。新规要求强制培训,就是要让董事们补上这门课,确保他们“懂行”,才能管到位。

监管逻辑的演进:从“管披露”到“管能力”的螺旋升级

港交所对ESG的监管,并不是突然收紧的。往前回溯二十多年,它的每一步调整都踩着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国际趋势的节拍。

2008—2019年:ESG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半强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开始琢磨:企业光赚钱不行,还得扛得住长期风险(比如环保成本飙升,或者供应链断供)。联合国PRI等倡议也推波助澜,ESG慢慢从边缘话题走到台前。港交所顺势而为,开始在监管框架里加入ESG,但这时候对董事的能力要求还比较模糊。

2012年,港交所发布首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上市公司可以自愿披露ESG信息;到2015年修订时,把排放物、雇佣数据这些核心指标升级为“不披露就得解释”。这相当于给ESG戴上了“半强制”的帽子——虽然不强制写,但企业要是不写,得给个合理理由。

与此同时,监管层开始暗示董事会要关注ESG。2016年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里新增了一条:“董事会得评估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的风险,还得搭好风险管控系统。”这是首次明确董事会是ESG风险的“最终责任人”。2018年,港交所又建议上市公司在年报里说明“董事会怎么管ESG”,鼓励披露战略和目标——这相当于推着董事们去琢磨:ESG不是做样子,得真刀真枪地监督。

不过,这阶段的董事培训还是没把ESG当重点。虽然自2017年起,年度培训里偶尔会加上“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治理”的讲座(非强制),邀请国际机构讲讲气候风险案例;2019年发布的《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南》也建议董事“多关注ESG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但都没要求专门学。董事们听了可能有点印象,但真到决策时,还是更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2020—2023年:ESG成了治理“主科”,董事能力要“达标”

2020年是个分水岭。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欧盟更是高筑“ESG制度壁垒”,全球资本市场突然意识到:ESG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香港特区政府也把绿色金融列为战略重点,港交所的ESG监管一下子提速了。

这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ESG指引的“强制味儿”越来越浓。在2020年修订版里,董事会对ESG事宜的监管声明、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这些关键指标,从“不遵守就解释”升级为“必须披露”;2022年又新增了社会范畴的KPI(比如反歧视政策、供应链劳工权益),还要求上市公司说清楚“怎么把ESG融进生意里”。

更关键的是,董事会的责任被细化到了具体动作。2021年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得设立ESG工作小组或专人负责此事,定期向董事会汇报;董事会每年至少得开一次会专门讨论ESG风险,评估应对策略是否有效;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得在ESG报告里签字确认自己监督到位。

在这个时候,如果董事们仅仅关注财务报表,肯定管不好ESG。比如,气候变化风险怎么量化?供应链人权问题怎么排查?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判断。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2022年起,港交所的董事培训体系悄悄变了:年度课程里新增了“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关键议题”模块,涉及TCFD框架、员工权益保护等内容;香港公司治理公会也出了“董事ESG能力框架”,建议金融企业董事重点学绿色金融监管,制造业企业董事多关注碳足迹管理;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曾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董事会是ESG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董事得有判断风险的专业能力。”

虽然这时候的培训还是以“建议”为主,但监管层已经把路铺好,董事们得开始学真本事了。

2024年至今:强制培训落地,“能力”与“责任”绑定

到了2024年,港交所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把ESG培训从“建议”变成“必须”。这可不是随便拍板的——过去十年,港交所通过指引、倡议推着上市公司关注ESG,但发现不少董事因为不懂行,根本管不好。有的公司ESG报告数据前后矛盾,有的董事会讨论时连“碳中和”具体指什么都说不清。监管层意识到:光靠自觉不行,得用规则倒逼董事提升能力。

新规的三大突破很实在:一是全覆盖,不管你是传统制造业老板,还是金融圈高管,不管上市公司规模大还是小,所有董事都得学,没例外;二是内容硬核,不是泛泛讲“可持续发展很重要”,而是聚焦气候变化风险怎么应对、供应链人权怎么排查、ESG数据怎么保证真实等具体问题;三是监管留痕,培训记录要和年报披露挂钩——要是没完成培训,年报里得说明原因,而且可能影响公司的ESG评级和监管信任度。国际ESG基金(比如贝莱德)早就放话:“优先投董事会懂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这意味着,董事培训学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公司能不能拿到便宜的绿色融资,以及吸引国际资本。

新规的意义:从“形式合规”到“实质治理”的跨越

港交所推这个新规,真不是为了给董事们“找麻烦”。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董事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ESG治理从“表面功夫”变成“真抓实干”。

首先,填平认知鸿沟。过去很多董事觉得ESG是“额外负担”,现在得让他们明白:气候变化可能让工厂停工(物理风险),政策收紧可能让生产成本翻倍(转型风险),员工流失率高会影响产品质量——这些ESG问题,个个都和公司利润、长期生存挂钩。通过培训,董事们得学会算碳成本、看GRI报告、理解国际规则,才能真正监督ESG战略落地。

其次,压实董事会责任。以前有的公司ESG报告挑好的写、差的瞒着,就是因为董事没能力辨别真假。现在新规要求董事必须懂行——得能审核管理层的ESG战略靠不靠谱,得能盯着数据是不是真实,得能在年报里向投资者说实话。ESG不再是“做做样子”,而是董事会必须扛起的责任。

最后,对接国际标准。欧盟、日本、新加坡等早就把董事ESG能力纳入监管了,港交所要是不跟上,香港上市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可能就吃亏。培养一批懂ESG的董事,能让香港吸引更多国际ESG基金,巩固“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毕竟,全球最大的ESG基金都愿意投“董事会靠谱”的公司。

港交所这次ESG董事强制培训新规,表面看是一条规定,实则是香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它不再满足于企业“说得好听”,而是要求“做得扎实”;不再只盯短期财务数据,而是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与其把这当成负担,不如看成机会。董事们多学一点ESG本事,企业就能在未来的绿色经济浪潮里,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简介:

祝箐——ESG董事认证(GCB.D),可持续会计师(FSA)

历任IMA全球理事、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拥有多年国际专业组织可持续发展领导经验,深度参与国际ESG治理规则体系制定过程,熟悉ESG规则管理底层逻辑,专注于可持续管理的政策设计和企业落地。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南景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
智造领鲜,快乐升级—洽洽202... 7月29日,洽洽2025新品上市发布会在合肥隆重举行。四百余位来自洽洽全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们齐聚一堂,...
纬德信息:7月29日融资买入9... 证券之星消息,7月29日,纬德信息(688171)融资买入988.76万元,融资偿还1006.01万...
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 来源:大国品牌故事_ 【中国,深圳,2025年7月29日】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财说丨实控人减持抽身,天铁科技... 天铁科技(300587.SZ)的控股股东王美雨正悄然抽身。这位一季报的第一大股东、持股7.55%的实...
ETF期权的价值怎么算? ETF期权的价值怎么算?你知道吗?ETF 期权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即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两者共同构成...
国联股份上市6周年:归母净利润... 国联股份自2019年7月30日上市至今,已迎来6周年。从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1.79元、市值30.68...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探访新四军... 新四军第五师国际招待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村。从1944年到1945年,先后有6名美国飞行...
最新民调:特朗普支持率跌至40... 每经编辑:杜宇 据央视新闻7月30日消息,当地时间7月29日,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调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
沸腾了!原因找到了! 【导读】沪指再次收盘站上3600点,公募基金解读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沪指再次站上3600点...
【ETF观察】7月29日宽基指... 证券之星消息,7月29日宽基指数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83.58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45...
博彦科技跌1.02%,成交额3...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29日,博彦科技跌1.02%,成交额3.66亿元,换手率4.62%,...
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婴童概念强势... 婴童概念29日盘中大幅走高,截至发稿,骑士乳业涨超17%,太湖雪涨约15%,诺邦股份、贝因美、阳光乳...
*ST海华:控股子公司茫崖源鑫... 每经AI快讯,*ST海华(SH 600243,收盘价:3.32元)7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在若羌源...
WeLab Bank汇立银行荣... 近日,WeLab Bank汇立银行踏入五周年之际再创佳绩,荣获《欧洲货币》香港最佳消费者数字银行,这...
股市必读:惠泰医疗(68861...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惠泰医疗(688617)报收于289.54元,上涨1.0%,换手率1....
办公室煮火锅,零食管够!神仙公... ,查看合集更多内容 在位于网安科创中心的湖北嘉英大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英大传媒”)办公室里...
一票解锁,专属优惠!烟台市首个... 7月28日上午,烟台市首个“票根经济联盟”成立!芝罘区东山街道联合辖区14家商户,通过票根与多元业态...
鹏华基金王石千:股市仍有结构性...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表现亮眼。展望三季度行情,鹏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王石千表示,A股仍...
股市必读:川投能源(60067...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川投能源(600674)报收于15.8元,下跌0.38%,换手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