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勒底的灯火啊,愿你能再次化作旅人的路标。” |
文/林致
在新老二游哀鸿遍野之际,上线9年的《命运-冠位指定》 (下称FGO)却似乎越活越好了。
FGO是一款常常被玩家玩梗和自黑的游戏,因为它的玩法和画面都有种古早的醍醐味,不玩它的理由似乎可以列出一长串。
虽然已经运营了9年,但每每到重大更新,FGO还会到畅销榜前列刷脸。
FGO的每年出的PV,播放量也是动不动几百万。
甚至最近重启的bilibili2025动画角色人气大赏中,月厨 (型月作品粉丝昵称)的战斗力也非常强,远坂凛、Archer、烟雾镜的票数也远超其他角色。
这一系列动作甚至让玩家们感慨「FGO又开服了!」——这是游戏每每有重大更新的一句戏称。
事实上,FGO近几年以来,也一直以其稳定的热度和商业成绩,被不少玩家冠以「二游老祖」、「二游的神」之类的称号,似乎纷至沓来的竞品从未动摇它的根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FGO到底凭什么能时隔9年仍然保持热度,甚至越活越好?
01
「与大家一起度过的夏天,
是命运编织的奇迹」
在九周年活动中,玩家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全新的周年纪念PV。今年国服专属PV获得了很多玩家的喜爱,打开视频,弹幕很快就会直接把整个屏幕淹没。
对于这款已经运营多年的产品而言,一支PV为什么能引发如此高的讨论度?
这要从这次PV的重点角色埃列什基伽勒(艾蕾)的表现说起。
艾蕾的原型是Fate三女主之一,远坂凛。她常年位列各类人气榜单前列,是整个Fate系列影响力最深远的角色之一。
图源B站 @南宫安梦2021
远坂凛之所以受欢迎,或许是因为她身上既有魔术师的天赋与责任感,又有青春期少女的敏感与真诚,这两种特质最终形成了典型的外冷内热的反差。她是那种既强大又可共情的角色,既能让人产生敬意,也能让人觉得亲近。
而在FGO中,远坂凛的外貌被赋予给两位重要角色:伊什塔尔与艾蕾。她们以不同的设定和性格差异,延展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路径,也延续了凛的人气与影响力。
FGO的主线剧情和重大卡池活动中,两位角色频繁登场,常年处于讨论的焦点。包括今年重启的B萌投票,她们的原型远坂凛依旧是夺冠大热门。甚至有UP主吐槽,「B萌打了十年还是地月战争。」
图源B站 @熠光light
回到艾蕾这个角色,她的一大特点是钟爱玩家的ML属性。顶着一张傲娇脸,害羞地交谈的样子,让很多老玩家感觉「萌度爆表」。
这一次,艾蕾作为剧情关键角色首次以泳装形象出现,并配有专门定制的语音与情节。
在PV后半段,西湖附近的凉亭里,艾蕾先是略显羞怯地看向别处,「哎?!御主…!谢谢?啊……已经暴露了啊…」又鼓起勇气面向镜头,皱着眉头,满脸通红地跟玩家发出请求,「今年夏天,可以待在我的身边嘛?」简单两句话将少女的纯真可爱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国服开服就入坑FGO的玩家小暗表示,艾蕾的角色登场时间相当早,但一直没有做新的服装,这次更新他已经等了三五年了,泳装艾蕾的出现无异于重磅炸弹。
更重要的是,国服专属PV对于国内FGO玩家也有别样的意义。
FGO的PV一直以高质量、高水准著称,是每每到游戏重大更新就会推出的标志产物。
比如前年八周年纪念动画PV,在B站总播放超过一千万,而且弹幕里的赞美溢于言表。有人说「今天的FGO是无敌的」,有人感叹连连「你们真的是搞出来了了不得的东西」。
在评论区,因为PV有感而发,回顾自己FGO游玩历程的玩家更是数不胜数。但也会有玩家开玩笑,「你把日服八周年PV发了,明年国服发什么呀」——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FGO玩家的窘境。
过去,国内玩家对周年PV的期待往往来自日服。B站充斥着玩家自发搬运的日服周年PV视频,播放量与弹幕数量总会在周年前后迎来高峰。
不过,从去年起,FGO国服开始尝试自己做PV了。
八周年推出的首个国服原创PV《八方异闻卷》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有人调侃说「这是什么异闻带」,有人感慨「突然有种欣欣向荣的错觉」。
与去年PV追求「还原」不同,今年的PV完全原创,并融入了国服独有的本地化元素。
如果说去年的PV还是和玩家一起回顾FGO的历程,用深刻的故事唤起共鸣。那么今年的PV则走出了原作本身的框架,不再是冒险,而是开启一段夏日旅行,让玩家感受到FGO「在我身边」。
它从一纸放假通知开始,逐步刻画不同英灵在中国如何度过夏天。从陕西的兵马俑和博物馆,到杭州西湖边的荷花簇拥的集贤亭和游船,每一个角色都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情绪。
整个PV色彩柔和,二次元角色放在中国水墨画的背景中并不让人感觉违和。竹林、青山、荷花池等颇具中国风的场景,再搭配上竹笛、琵琶、唢呐、笙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让人倍感亲切。
虽然是原创内容,但在PV的结尾,制作团队放上了一句话「与大家一起度过的夏天,是命运编织的奇迹」。
这呼应了奏章3中艾蕾的经典台词,让原创故事与原作情感产生了密切联系。
看到这里,你或许可以明白,这支PV不仅是周年活动的宣传片,更是多个层面交织的成果:角色塑造的长期积累、玩家与内容之间的情感绑定、本地化内容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展示。
它标志着FGO走向了深度本土化和内容共创的阶段,这对一款九年老游戏来说,足以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
02
为什么9年流水还在涨?
当然,说FGO越活越好,并不只是说它内容的热度,还有它的商业表现。
一般而言,内容型游戏做长线极难,但FGO在国内已经运营了九年,今年的流水却还在走上坡路。在我看来,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稳定和突破。
所谓稳定,指的是它把惯例做成了文化。
玩家们几乎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周年前后必定有大更新、有线下聚会、有情感共鸣的节点。
这种节奏的维系并不容易。周年活动往往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筹备,协调国内外制作方、发行方和线下合作伙伴,确保场地、物料、宣传到位,并保证活动调性不跑偏,体验还要逐年升级。
办一届这样的活动可能容易,但年年都这么办很难。不过一旦坚持下来,游戏就能换来玩家长期的黏性和口碑——就像过年一样,很多FGO玩家每年都会在这里相聚,并回忆起以往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楚轩是一名FGO开服玩家。他还能回忆起第一次参加FES时的场景:那天他出了伯爵 (岩窟王)的cos,一个人走在会场里,非常紧张,也不太认得路。没想到他遇到的玩家都认出了他cos的角色,还热情地给他指路,不停地夸赞他的cos还原度高。楚轩慢慢放松下来,觉得这里的玩家都是很友善的人。
这个体验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二次元生涯——楚轩后来多次cos岩窟王,经常参加FES活动,并且还直播打FGO。与此同时,他还和江浙沪一带玩FGO的朋友们组成社团,结伴参加线下活动。
回顾FGO过去的线下活动,楚轩告诉我,他感觉前几年FGO的讨论度逐渐被其他的二游盖过,「有种在二游市场逐渐隐退的趋势」。但国服运营和线下策划的努力,又让他重新找回最开始玩FGO的那种激情,也开始期待更多的线下活动。
在我问起对以往FGO活动的印象时,楚轩如数家珍
在和项目组聊幕后故事时,我有些意外——关于FGO的活动,几乎每个人都能回忆起让自己动容的瞬间。
2018年第一届FES,正值大雪,玩家依然坚持到场,还在王座前摆上鲜花和蛋糕,希望活动能年年举办。
2023年疫情后首次重启的FesNight,同样座无虚席,散场时玩家低头捡起印有纪念话语的彩带,像是在收集属于自己的情绪碎片。
还有一次FesNight结束后,五十多名玩家自发聚餐,喊出「给我玩FGO」的口号,这句话后来成了线下回顾视频的固定内容。
今年FES也延续了以往的惯例——把游戏带到玩家的日常当中。
这次的主题是陪伴和旅途。项目组深入结合了奏章2剧情中拟似东京的概念,将全场内容以真实都市为线索展开,打造了车站、天桥、街景、校园、海滩等多个风格化场景区域,更强调亲切感和沉浸感。
事实上,这样的大型线下展览几乎注定是亏钱的买卖。对B站而言,坚持一年年办下去,并不会直接带来收益,更多是为了回馈玩家。市面上也有头部游戏尝试过类似规模的活动,但不少因为成本和投入过大,最终不了了之。正因如此,FGO能连续九年坚持,把这种惯例做成文化,本身就显得尤为难得。
而且,这些稳定的仪式感与日常感,不只会让玩家觉得自己不会白白付出,还会让大家觉得是在为自己的记忆和情感投入。
但仅仅维持惯例是不够的。九年后流水仍在走上坡路,靠的还有突破。
今年的突破首先体现在内容表达上。国服延续了专属PV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原创的制作。
这种变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多了一支新视频。这是FGO在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它证明国服团队具备内容创作的能力,而且这一能力得到了版权方的认可。考虑到日方一贯严苛的IP监修风格,可以说B站已经获得了难得的信任。
突破还体现在商业联动上。FGO国服作为海外引进产品,在内容和运营上长期存在一定掣肘。更新节奏需要同步日服,跨界联动的数量和规模也不如很多国产二游灵活。对于习惯了高频营销和大体量联动的国内市场来说,这多少是个短板。
但在9周年,国服实现了首次商业联动的突破,与必胜客、支付宝接连合作,覆盖范围也比以往更广。对于一款海外IP来说,这类合作往往需要版权方授权和多方协调,同样是运营方能力的直接体现。
在游戏内,FGO也在逐步推进各种小更新。除了常规的角色复刻、战斗体验优化和节日活动外,它还不断推出充满巧思的趣味内容,比如愚人节小游戏、元宵灯谜等,让玩家即便在等待新剧情或新卡池的间隙,也能和游戏保持互动。
在这些举措之下,玩家体验上的变化是直观的:不止能在游戏里获得福利,还能在生活场景里看到熟悉的角色,获得一种IP陪伴感的延展。
从创造日常,稳住基本盘,再到日拱一卒,每年都有新鲜感……正是这种持续的突破,让FGO至今依旧能被调侃成「又开服了」。而不断超出预期的内容,也让玩家相信自己的投入足够保值,并始终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同样是FGO流水不断上涨的前提。
03
二游老祖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最后,葡萄君还想聊聊在FGO依旧不可替代的背后,到底藏了多少积累。
从IP层面来看,积累多年的Fate系列,影响力早已超越单一作品的范畴。
作为从2004年开始积累的世界观和角色体系,Fate系列在二次元文化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对很多玩家来说,FGO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还是他们进入ACG圈层的入宅作。
这种早期积累的情感基础,使得IP的黏性远高于后来出现的同类产品,也催生出稳定的商业循环:一方面游戏沉淀了大量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周边、动画、漫画、小说等衍生内容也在不断扩展IP影响力,反过来又为FGO持续带来新增玩家和文化声量。
从产品内容来看,创作者持续多年的一线创作和积累,也让FGO的内容独特且深入人心。
剧情一直是FGO的核心卖点。它的叙事往往更注重人物的情感维度和哲思的表达,这种特质在当下的同类产品里并不多见。
这种特质与核心创作者奈须蘑菇的理念密切相关。他在访谈中曾强调,他会「倾自己所有,尽当下所能,不走捷径」,不断谱写人类的赞歌,希望作品能流传10年、20年。
我觉得,如果你尝试“描写一个人的一生”,那无论如何都会写成人类赞歌。无论描写的对象是国王还是乞丐,是英雄还是士兵……“描写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这么回事。
这是我在阅读众多名作后领悟到的。毕竟,所谓“必定能留在心中的故事”,一定道尽了人生。这类作品里,一定写着登场人物的开始和结局,写下了(关于)他的结论。对读者而言,它提供了教训或感动,那故事必然会成为人类赞歌。
玩家小暗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医生的系列剧情,并且赞叹连连。「FGO在二游剧情称得上是T0水平。」
在他看来,FGO对角色的重视是很多产品无法比拟的,「有些二游的看板娘到后期查无此人,这种月抛式处理让玩家很难真正投入感情。」或许也正因如此,Fate系列作品才没有让玩家快速消耗掉新鲜感,然后速朽,而是具有穿越时间的生命力。
在运营层面,B站和FGO国服的团队,也走过了一开始的二游草莽年代,渐渐积累了一套成熟的长青方法论。
想当年,FGO国服的最初代理决策是由陈睿亲自拍板的。在之后的多年里,它既要扛起整个B站营收的压力,又要为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示范。因此,它一直是最被重视的长线项目。
也正是有了整个公司的重视,国服的角色才会突破日方IP合作的刻板印象,从最初的执行与代理,转向更具主导性的运营方——独立制作原创PV,推进商业联动,并在周年节点整合线上线下的活动……这些日趋成熟的能力,为未来项目的运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官方和玩家共同积累的生态,也在不断强化FGO的不可替代性。
FGO并不是单纯的线上体验,它有线下展会、有玩家自发组织的活动,甚至形成了堪称净土的社群氛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成熟而有生命力的玩家生态,使得游戏本身成为某种社交场域,而不只是一个娱乐产品。
正是这种IP沉淀、内容品质、运营能力与社区生态不断积累的合力,才让FGO在九年后依旧具备持续焕新的动力,与独一无二的存在感。
也许这就是「二游老祖」的含金量吧:当二游做到这个份上,对玩家而言,它已经不仅是一款不断更新的游戏,更是一段会随着时间延伸的生命体验。
在采访的最后,楚轩告诉我:「其实哪个时间,在哪一个章节,跟哪些人做了怎样的事,这些记忆可能已经很模糊了。但是这些事情陪伴我一路走过来,它们构成了我青春的一部分。我总觉得只要我在接着玩FGO,我的青春就还在。」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