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没搞垮对手,反而把自己砸得不轻,使得国内怨声载道,民众纷纷要求取消关税,这就有了特朗普近日疯狂对中方“示好”。
然而, 对于特朗普的举动,中国也仅仅只是回复“正在评估”,直到5月7日,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先后发布消息,我国高层在访问瑞士时,会和美方牵头人、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不过,中方在同意接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
中方反制倒逼谈判
自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其对华经贸政策延续了“极限施压”风格,通过一系列单边关税措施冲击中美关系,并扰乱国际经贸秩序。
如美国对中国3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飙升,加剧了通胀压力,据中方商务部披露,这些措施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让美国消费者承担了额外成本,甚至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严峻挑战。
面对美方“边打边谈”的反复策略,中方采取坚决反制措施,包括对等关税、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等,这种“硬碰硬”的博弈迫使美方意识到单边主义难以为继。
近日,美方高层多次通过非正式渠道向中方传递调整关税的意愿,并主动寻求谈判机会,甚至特朗普罕见低头,称会在“某个节点”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中方在综合评估全球期待、国内利益及美国业界呼声后,决定接受接触提议,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拿出诚意”。
中方原则
中方也不是毫无准备,更不会一味退让,立场向来很清楚,不管打还是谈,维护国家发展利益这条线,谁也别想碰,捍卫国际经贸规则的公平正义,守护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稳定,这个目标也不会变。
老话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方真要打,中国奉陪到底。如果真心想谈,大门也开着。不过,任何对话都得有基石,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任何对话必须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这一原则直指美方过去“说一套做一套”的毛病。
中方要求美方正视单边关税的负面影响,并率先采取行动,目前美国仍对华加征3600亿美元关税,且未取消对欧盟、日韩的钢铝关税,中国智库“秦安战略”指出,若美方连关税都不敢撤销,谈判将毫无意义。
此次会谈中,中方特别提到“绥靖换不来和平”,暗批部分经济体对美妥协的做法,呼吁各国共同抵制霸权霸凌行径。
要是美方只把谈判当成拖延时间的幌子,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甚至想故技重施,拿会谈当外衣继续搞胁迫讹诈,那中国绝不会上当。想靠牺牲原则和国际道义换一纸协议?门儿都没有。
历史镜鉴
中方对谈判原则的坚持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历史经验与战略智慧,2023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举行会谈,双方通过精准把握对方核心诉求达成积极成果。
美方当时面临债务上限危机,急需中国停止抛售美债,而中方则要求美国取消对华高科技限制,最终,中方以“停止抛售美债”换取美方在技术政策上的让步,既维护了自身金融利益,又未在核心领域妥协。
2018年中美谈判中,美方试图迫使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改变国有资本运作模式,中方则通过开放汽车、金融等成熟领域缓解压力,但坚决拒绝触碰核心产业政策,这种“外围让步、核心坚守”的策略,为当前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次高级别经贸会谈也不是孤零零的,放眼近期,中美高层互动似乎有了点回暖的苗头,从王毅和沙利文在维也纳的会面,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商务部长王文涛相继跟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接触,这些外交沟通为经贸对话营造了些必要的政治气氛。
这也说明,双方都意识到,管控分歧、稳住双边关系,对谁都重要,对世界也重要,只是特朗普自己没有明白而已,亦或者是他已经明白其中的利弊,只是不愿意承认和低头,害怕丢面子,不然也不会偶尔就传出几个假消息。
结语
中方的谈判原则,本质上是为全球经贸秩序划定“红线”,无论是“打”还是“谈”,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与国际公平的决心始终如一。
合则两利,斗则两害此次瑞士会谈能否成为转折点,取决于美方是否真正理解,谈判桌上没有赢家通吃,只有相互成就。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新民晚报---2025.05.07:《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商务部刚刚表态→》
原文刊登于直新闻---2025.05.05:《中国是时候和特朗普谈关税了吗?丨兴解时局》
原文刊登于极目新闻---2025.05.07:《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一个用词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