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匠心商学 匠心商学研究发展中心
2024延续2023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交织,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也经历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面对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正值全国两会,匠心商学每年年初开春局势经济全面深度观察正式打响,匠心商学迎来新年开春【经济熵增定律的一课】大变局全球秩序重构下危与机如何生存发展闭门会——涅槃共生相聚聚光。全国各地产业,行业匠心商学理事团50多位领军制造业企业家出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导、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北京两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闽、皖、甘等多省人民政府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康教授从历史、现在、未来我国经济方位、变化,矛盾、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企业需要具备新特征新要求,全新视角出发,多个维度主旨分享。
0
1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贾康教授用一张曲线图,向我们展示了2000年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的演变,通过细致的剖析解读,让我们了解到这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波澜起伏。
2003年我们成功抵御了非典危机,当年就实现了两位数10%的增长,从此踏入了黄金发展期的上升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2007年的时候GDP同比增长直接狂飙至14.2%,但此时外部世界经济发展急转直下,美国发生了所谓次贷危机引出的金融海啸以后,又进一步演变为世界金融危机,我们跟着往下调整已无可避免。当时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惶恐之中。我国当机立断,下决心搞4万亿一揽子政府投资计划来托举经济,虽然对4万亿现在也有很多的抨击,但是当时大方向是正确的,必须稳住这个基本的局面。
后续两年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即使呈现出往下调的势态,截止2009年也还有9.4%的增速,然后2010年往上走抵达两位数的增长速度10.6%,但接近年尾要例行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中央给出的是一个稳中求进的带有哲理意味的指导方针。这个稳字当它放到稳中求进以后,被反复提及,一直说到现在成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经过决策层讨论下来,其实已经认识到必须要化解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的问题。
外部世界有越来越多不确定性,我们内部世界有发展中间的粗放特征带来的环境危机因素,有社会层面的人们对于收入分配悬殊、不正之风发展为腐败频发等等这方面的老百姓不满,这个合在一起的矛盾要化解,而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以后具有高质量特征,所以就要进入一个发展阶段的转换。
在实际的转换过程中间,以往的主观因素加客观因素使增长速度落到了8%左右,在2012年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以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个表述(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所说的L型,下行尾巴拉出来是个平台状,那就由新入常了)。所谓新常态,就是要达到高质量发展的中高速的运行状态,此时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在5%~8%的区间范围内,能够保证中国继续缩小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完成赶超的现代化,关键就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此而来?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上,其主要矛盾是结构失衡,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这种制度创新带出整个结构优化带支撑高质量发展,逻辑是清楚的,实际的运行中间这个阶段转换也有一个国际经验的参照。
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以上,坐稳了中等收入阶段,交易已经成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那么这时必然要经历告别经济起飞高速发展特征,告别粗放发展特征,转为集约发展的这么一个历史考验,随之要在实际运行中间要求从三去一降一补切入的一种结构优化,从各个政府层面去推动,从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各个方面要定制化的这样的一个进步,比如说农业的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各个领域里都有这样的概念。
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局面基本稳下来了,经济增长速度6.7%~6.9%,运行了12个季度后,开始中期化了,当时觉得有望把L型转换做出来,但国际形势发生突变,2018年上半年以后,中美关系交恶称为贸易战,其实何止贸易,科技战、金融战、外交战,还有大家担心的军事冲突、擦枪走火、热战风险,局面逐渐开始继续往下演变。6.7%底线被击穿以后,到了2019年年度只有6.15%,再往后就是大疫开始,2020年一落千丈,是几十年来最低的一个增长速度,2021年的速度看着同比上去了,但可比性很差,修匀了统计局叫做两年复合平均增长速度是5.2%,比2019年又跌去了0.9个点。在发展转换阶段,中美关系交恶、疫情冲击等多重压力层层交织,导致了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曲线的下行。
在2022年的时候,即使我国坚定不移的贯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而抓发展硬道理,但经济增长速度却下滑至3%左右,当年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外贸都传来过一系列情况不妙的消息,加之外部世界传出了唱衰中国的舆情,导致企业界人士市场上普遍信心低迷。
0
2
中国经济发展现实
——疤痕效应显现,经济发展回升向好
时间来到2022年底,我国疫情防控全面解封后,经过一年的发展,2023年经济增长速度回升至5.2%。谈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贾康教授表示,去年8月开始就有向好的苗头,到第四季度的时候,国家打出政策加码这张牌来夯实向好基础的通盘安排,1万亿特别国债加上组合拳里边的地方的定向化债和地方债,资金安排提前从下一年度调到上一年度提前使用等等,并且去年中央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在民营经济方面的发展还要壮大,还要给出很多的配套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以后,政策加码是起作用的。
2024年伊始,春节长假期间的市场状况表明了热度在继续上升,冰雪旅游的热潮开始涌现。所谓疤痕效应,大疫三年形成的伤疤,在春节长假期间开始出现被抚平的迹象,更有利于趁势而为,借助这个惯性更好地支撑今年的发展。
0
3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
——5%的预期目标,强大支撑力趁势抓住机遇
在2024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对于这一目标,贾康教授个人认为客观的支撑力还是有的,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有可观的纵深,发展这方面还有成长性的潜力空间。敢担当,做实事。今年大概率可以实现5%左右,甚至争取5%以上的增长。
从更长远来看,不确定性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外部,除了美国带来的对中国成长的打压,还有一些特定的变化,比如俄乌战争、中东冲突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在内部,政治方面怎么样掌握经济潜力的调动,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企业家市场人士有自己的弹性空间和作为空间,应当努力抓住机遇,发挥大量经验积累的智慧。运用好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实现L型转换。
04
变化,矛盾、发展制造业企业需具备新特征新要求
——落实长期主义,发扬工匠精神
贾康教授提到,长期主义的行为模式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能够在无数偶然性后面对必然性开辟道路。所谓长期主义行为就是要有战略耐心,要扛住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争取自己有所作为,做积极的事情、建设性的事情。
那么咱们的工匠精神可以落实到这些地方,首先经济层面抓住各种机遇,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至于说整个的经济和政治社会综合起来的发展,跟踪整个发展态势。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抓发展硬道理的,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地方层面的弹性,我觉得还是可以使企业界朋友们有所作为,在自己扛住压力的同时,还可以争取做更多建设性的事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跃升之年。值得我们一起敬过去、敬现在、敬未来!敬每一位奋斗的匠心企业家!
全球企业家竞技时代来临,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牢记长期主义,匠心企业家们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更是机遇,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决策力,以匠心精神为指引,在弹性空间内抓住机遇,做积极事情,提积极性建设性建议,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努力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匠心商学全球理事长,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先生全程陪同,主持开年经济大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