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取消了对澳洲葡萄酒加征关税,但澳洲出口商想要重启中国市场仍面临挑战。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葡萄酒进口额从33亿澳元减少至 15亿澳元,反映出该禁令实施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知名葡萄酒学者Kym Anderson表示:“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兴趣大幅下降,COVID疫情后也没有任何复苏迹象。”
根据Anderson的研究,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但到2022年就已下降超过65%。
他在去年的一篇研究论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一问题,标题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发生了什么?” 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量下降了约三分之二或更多,这说明销量与 COVID疫情并没有太大关系。
由于波尔多葡萄酒作为高档礼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法国葡萄酒产区,许多中国 人正在低价转让酒庄。
更糟糕的是,有专家表示,法国富含单宁的葡萄酒可能并不 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Anderson指出了其他导致消费持续下降的因素,包括中国人倾向于在外出社交时饮 用葡萄酒。相比烈酒和啤酒,COVID期间和当前的经济困境使得葡萄酒的消费受到 了更大的打击。
Taylor Wines老板Mitchell Taylor表示赞同。他说道,“中国市场并没有完全从 COVID疫情中恢复过来,再加上中国人习惯外出享受葡萄酒。”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这也表明,在中国,葡萄酒更像是“小资情调”,而不是日常饮品。其在2012年占中 国酒类消费的4.6%,而现在仅为1.5%。
Anderson认为,与啤酒和烈酒消费的对比“表明,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偏好要么出现 了转变,要么对葡萄酒的偏好更加高级化。” 后者的说法为澳洲生产商提供了一线希望。
根据Taylor的说法,无论中国葡萄酒市 场的状况如何,消费者都乐于欣赏澳洲顶级葡萄酒。
他表示,澳洲果味鲜明的口感以及诸如热变色标签等创新设计,都有助于提高中国 人的兴趣。
“中国客户喜欢我们高质量葡萄酒中的那种水果味和顺滑口感。”
Anderson指出了一个有趣的新趋势,即中国女性开始对葡萄酒感兴趣,尤其是白葡 萄酒。
“白葡萄酒与中国菜搭配不错,而且在年轻饮用者中,很多是女性,这有点 出乎我们意料。”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至少在出口原始数据方面,澳洲葡萄酒已经呈现了惊人的复 苏。
根据Australian Wine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8月,澳洲葡萄酒在重新出口仅五 个月后,澳洲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大葡萄酒出口国,仅次于法国。
“澳洲制造”占瓶装葡萄酒市场的25%,平均售价为每升28.11澳元,是法国葡萄酒平 均价值的两倍多。
Taylor认为,澳洲优质葡萄酒在中国仍有市场。
他表示,“高端市场的需求超出了 我们的预期。”
尽管已向中国发运了四个集装箱的葡萄酒,Taylor现在还准备空运Legacy Cabernet Sauvignon等贵价货,确保不会缺货,希望赶在中国新年送礼季之前完成 交货。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对Anderson而言,高端葡萄酒的销量反映的现实与澳洲相差不大:富裕阶层仍然可 以随意消费高端葡萄酒;经济困境影响的则是中产阶层。
随着澳洲强势重返市场,现在的问题是,澳洲葡萄酒能否重新夺得头把交椅,并在 中国市场余下的份额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过没有人指望回到2019年禁令前12亿澳元的销售水平。
Taylor表示,更多的情况 还要等到中国新年后才能明了。
预计澳洲酿酒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近禁令前他们在中国销售的数字。
E&P预测, 到2026年,Treasury对中国的出口可能为集团收益增加1亿澳元,这大约是2019年 Treasury收益的一半。
Anderson对澳洲葡萄酒重返中国市场后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他认为,初期的热潮可 能会逐渐消退,之后澳洲葡萄酒制造商在这一市场的前进道路将充满挑战。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然而,Anderson并不认为这一市场会永远违背全球长期的消费趋势。
他指出,有必 要关注香港的情况以理解其推测依据。
Anderson表示,与中国大陆相比,香港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是大陆的三倍。
这意 味着,尽管当前中国大陆的葡萄酒消费量较低,但从长期来看,若大陆消费者的饮 品习惯或偏好向香港靠拢,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有可能达到目前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