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钛媒体APP
2023-05-29 14:51:58
0

原标题: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生物科技寒冬还在继续,裁员依然是海外biotech主旋律。

根据Fierce Biotech一项分析,2023年一季度,海外共有56家生物制药公司官宣裁员消息,与2022年同期相比,报告裁员的公司增长了30%。

裁员潮,似乎还在延续。

5月25日,英国明星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宣布,因为战略调整计划裁员近180人。这意味着,公司员工数量将减少近50%。

寒冬如此漫长难熬,那么,国内biotech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呢?

从绝大多数渠道的公开信息来看,国内biotech鲜有裁员消息。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生物科技企业的日子依然从容?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根据2022年财报员工数据统计,过去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18A企业员工数量有所减少,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员工减少的比例甚至超过50%。

接下来,基于财报数据,氨基君为你还原18A裁员真相。

1/3企业员工减少,最高裁员近60%

从财报公布的员工数量来看,过去一年,国内biotech也在通过裁员等措施来抵御寒冬。

具体来看,嘉和生物、百奥赛图、信达生物是裁员人数较多的生物科技企业,分别为376人、366人、274人;从减员比例来看,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及和铂医药,裁员比例分别达58.75%、52.26%、45.45%。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也为寒冬所困。当然,不同企业裁员的目的,不尽相同。

以嘉和生物为例。得益于在资本周期顶部完成融资,公司现金储备依然丰富:截至2022年末,嘉和生物账上现金余额接近16亿元。

只是,公司follow策略失利后开始寻找新方向,战略大收缩难以避免。

如下图所示,2021年末嘉和生物共有640名员工,研发、临床开发、商业运营业务人员均超过100人。单纯基于人员规模,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biotech的配置。

如此大规模的员工数量,将会加剧公司现金流消耗速度。2021年,嘉和生物经营性现金流出额达6.24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嘉和生物在2022年开启“大裁员”。

如下图所示,2022年末,嘉和生物员工数量骤减至264人,研发、临床开发等业务全线大收缩。

当然,除了战略转型,现金流紧张是员工数量大缩水的另一核心因素。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百奥赛图。

截至2022年末,百奥赛图账上现金资产为6.27亿元,短期债项和其它短期负债超过4亿元,加上过去一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出额达到3亿元,公司的处境可想而知。

在这一背景下,百奥赛图2022年下半年员工数量大幅减少:2022年中,公司员工数量为1714人;2022年末已减少至1348人。

至于是员工主动离职,还是被动毕业,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总员工数量增长,超60%企业还在扩张

尽管不少企业在裁员,但整体来看,18A企业处境并没有那么悲观。

2021年末,18A企业员工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22年末,这一数字变成了4.88万人。也就是说,扩张还是主旋律。

的确如此,去年共有近30家18A企业在“扩招”,占比超过60%。

从绝对值来看,员工增加数量居前的企业为荣昌生物、复宏汉霖、百济神州,增员数量分别为1211人、1172人、1000人。

而从增员比例来看,康诺亚、先瑞达医疗和欧康维视生物位居前列,员工增幅分别达到88.62%、67.68%、63.11%。

寒冬之下,这些企业为何大幅扩张?

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进入收获期,研发管线上市。为了推进这些医药/器械的商业化工作,必须搭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化团队。

其中,荣昌生物是典型。随着自免药物泰它西普和肿瘤药物HER-2 ADC进入商业化阶段,荣昌生物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规模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公司为了推进其它管线,也进一步增加了研发人员。

由于荣昌生物并未公布2021年末员工构成,我们可以通过其2021年中至2022年末员工变化构成来一探究竟。

如下图所示,截至2021年年中,公司共有1735名员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研发人员,接近900人。

而到了2022年末,公司销售人员已经达到1167人,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部门,生产人员也达到608人。

荣昌生物之外,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等公司,也均是因为销售人员的大规模增长,带动总员工数量增长。

新陈代谢加速,生物科技韧性显现

就当前而言,18A企业的未来,两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部分biotech被淘汰出局;第二,部分biotech逐步蜕变,跃迁为biopharma。

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如果把整个生物科技板块,看作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无疑是保证这个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而上述两种结局,恰恰是新陈代谢的正常组成。

过去几年,在政策鼓励、资本助推下,整个生物科技行业呈现空前繁荣行业。对此,市场悲观者认为,只是泡沫涌动。

实际上,泡沫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行业繁荣的标志。即便在泡沫阶段,整个行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市场总会不断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会紧随而至,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biotech被出清,最终形成正常行业新陈代谢的生态。

资本寒冬,正加速国内创新生态的进化。而这,也是生物科技行业充满韧性的证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红书卖育儿资料,一单29.9...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育儿资料,不管哪个平台,流量不错。 为啥要卖虚拟资料?先跟大家说说为啥这个项目这么...
从严从快惩治震慑 上市公司违规... 5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5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致辞表示,从严从快惩...
谢乐斌任海富通基金董事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路颖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谢乐斌接任...
小红书爆款拆解黄金公式:7步复... 小红书爆款拆解黄金公式:7步复制热门行业爆文 报告共计:25页 《小红书爆款拆解黄金公式:7步复制热...
大胆预测:今明两年,若无异常情... 过去几年,我带着团队走访了无数城市,调研了上百个行业,和无数专家聊过天。 今天,我想用最直白的话,结...
协创数据:董事、总经理潘文俊计... 每经AI快讯,协创数据(SZ 300857,收盘价:76.1元)5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直接持有协...
“年轻人的茅台”排队上市 泡泡... 全新发布的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再次风靡全球。 不止在国内门店,为了抢购到时下最火爆的Lab...
秦皇岛银行成功落地首笔柜台债券...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分行的推动和指导下,秦皇岛银行通过中国银行电子交易平台认购“25农发05...
【动态】厦门这家企业即将在香港... 厦门首家在A+H股上市的企业即将到来 它就是来自海沧的 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统一简称“吉...
两家地方银行 将出现高管人事变... 证券时报记者 林屿 今年以来,地方中小银行高管陆续出现人事调整。海南、内蒙古两地日前发布的拟任干部公...
“首发经济”“露营经济”解锁消... 央视网消息:近日,商务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已完成公示,厦门成功入选,也是福建省唯...
涉及多个“首次” 上市公司重大...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证监会16日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
何海峰:激发商业性金融机构活力...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面向“十五五”时期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其核心支...
股市必读:申能股份(60064... 截至2025年5月16日收盘,申能股份(600642)报收于8.97元,上涨0.22%,换手率0.2...
欧洲央行行长:美国政策反复无常... 新华社法兰克福5月18日电(记者单玮怡)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接受法国《星期日论坛报》采访时表示,近...
中拉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 | ... 5月15日,中拉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图为开幕式上,参会代表认真听取嘉宾致辞。记者 母家亮...
金油神策:黄金原油开盘分析策略... 现货黄金: 5月18日,消息面:本周地缘局势也限制了金价的涨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表示,认为伊朗希望...
原创 关... 不是说好这场关税战咱们这边 “赢麻了” 吗?不是说美国一败涂地吗?可为何过了几天,A 股纹丝不动,美...
关税缓和释放积极信号,外资巨头... 中美同步下调加征关税的消息于5月中旬落地,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多家头部外资资管机构普遍认为,此...
摘星、摘帽!又有A股公司宣布 来源:e公司 又有A股公司摘星摘帽。 ST升达摘帽 5月18日,ST升达(002259)公告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