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30年,日本人的工资终于涨了
华尔街见闻
2023-06-19 21:30:39
0

原标题:停滞30年,日本人的工资终于涨了

日本“三十年如一日”的工资终于涨了。

智库东京商科研究公司(Tokyo Shok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所有大型日企都提高了工资,大型工会成员的工资上涨了4% , 创下30年来的最高涨幅纪录。

日企与工会的工资谈判初步结果上月出炉,日本大企业在今年春季为员工加薪3.91%, 创下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工资上涨对于饱受通胀困扰的日本普通家庭而言,是个好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打败了通胀。

4月份,日本名义人均现金工资仅同比增长1%, 而扣除了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3.0%,为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

另外,该智库研究显示, 四分之一的中小型企业没有加薪,这些雇主拥有全日本三分之二的员工。

这意味着, 工资追不上物价的窘境目前并未得到真正改变。

30年不涨工资的背后

过去30年来,日本工资稳如磐石,在欧美国家工资持续上涨的同时, 坚定在近乎水平的位置向右滑动。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数据, 2021年日本的平均年薪为39711美元,近比1991年的37866美元高了1845美元。

30年的工资累计涨幅不到5%,相比之下,法国、德国等其他G7国家的工资涨幅为34%。

而从整体来看,日本工资水平也远低于欧美国家。

日本平均工资近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约51000美元)的四分之三。

根据美国金融软件公司Intuit的数据,纽约一名咖啡师的年薪约为 22500 美元,作为对比,日本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东京一名咖啡师的年薪为 219 万日元(约合15700 美元)。两者相差6800美元。

目前, 日本工资水平处于发达国家中的“吊车尾”位置,甚至还不如隔壁的“老冤家”韩国。

造成日本工资“三十年如一日”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的长期不景气。

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1991年至2021年间,日本GDP增长率平均下跌至0.7%,物价30年来也基本没有涨过。

在经济前景悲观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防止再次遭遇经济危机冲击,将大量的利润转换为存款,而非提高员工待遇。

这种“蓄水式”的经营模式,使他们先后平稳度过了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

期间,日本企业还基本上避免了大规模裁员。

然而,不加工资就意味着员工手头紧张,进一步导致消费降级、生产疲软、经济增长无力,这样一来,企业更没有安全感,更加不愿意涨薪。 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形成。

日本政府曾多次尝试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过去十余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通过刺激政策帮助企业提高了利润,但并未能有效推动企业涨薪。

而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则希望通过“新资本主义”政策改变这一点。

岸田文雄已多次向企业施压,呼吁他们涨薪,帮助日本家庭应对通胀上行。

他希望今年将最低工资标准从961日元(约合48.5元人民币)提高到1000日元, 涨幅为4.2%。此外,他还主张对涨薪的公司给予税收减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法律规定政府不能干涉企业经营,因此岸田文雄能够说服企业加薪,可见他本人的政治手腕。

兼职、灵活就业人员比例飙升也是日本薪资增长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在像日本这样老龄化严重和人口萎缩的国家,劳动力需求紧缺本应该会推动工资上涨。

但是,日本企业会选择雇用女性、学生、退休人员或外国人兼职,来避免用工成本增加。

据OECD日本事务部高级经济学家Müge Adalet McGowan称,到2021年,日本总劳动力中近40%从事兼职或灵活就业,大大高于1990年的约20%。

McGowan说:

随着这些非正规工人的比例上升,平均工资当然也保持在较低水平,因为他们赚得更少。

除此以外,日本独特的工作文化也间接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传统“终身雇佣”制度下,公司在涨薪方面非常谨慎,以便在困难时期仍能够保持较低的用工成本。

McGowan表示,日本基于资历而非绩效的薪酬体系,降低了人们跳槽的积极性。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 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要比更高的薪水或者升职更具性价比。

虽然“终生雇佣”近来出现动摇的迹象,但在日本依然根深蒂固,日本工人跳槽频率远不及西方国家。

“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最大问题是,顽固地坚持按资历支付工资,”日本著名战略家和投资者Jesper Koll此前告诉CNN,“如果引入真正的基于绩效的薪酬,将会出现更多的工作流动和晋升。”

通胀高企,工会取得“春斗”胜利,涨薪潮来袭!

去年以来,在全球主要央行开启激进加息风暴的时候,日本央行选择做一个“孤勇者”,坚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政府的持续刺激,加上两年来能源价格高企,日本物价终于由“通缩”变为“通胀”。

日本4月核心CPI(剔除生鲜食品和能源)升至4.1%,创下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5月份东京核心CPI同比增长3.2%,仍远高于央行2%左右的目标。

通胀高企也意味着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压力山大。6月初,从方便面,到瓶装酱油,日本国内数千种必需消费品集体涨价

这使得日本工会在今年的春季劳资谈判中摆脱了“通缩”思维,开启了一场激烈的涨薪“斗争”,并在政府的声援下取得了不错的初步结果。

根据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5月份公布的“春斗”——日本大型企业与工会的工资谈判——第一轮结果,日本大企业在今年春季为员工加薪3.91%,创下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而本轮涨薪潮,则由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打头阵。

1月初,迅销宣布3月给优衣库日本国内8400名正式员工涨薪,最高涨幅高达40%!

经过本轮调整,普通员工起薪为30万日元(约合1.54万元人民币),门店经理起薪39万日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

随后,涨薪的多米诺骨牌在制造、餐饮、金融等领域蔓延。 截至目前,大多数日本商业巨头已经宣布大幅涨薪。

另外, 企业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也推高了毕业生的工资。

三井住友银行16年来首次上调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涨幅超过24.4%,瑞穗和三菱UFJ银行分别将2024年起薪分别提高55000日元和50000日元。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期调查,2023年4月入职的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同比增长了2.2%, 为2010年以来最高涨幅。

目前还不清楚,由能源成本推高的通胀能持续多久,又是否会刺激日本多年来一直努力实现的那种正增长周期。

日本央行在最新的利率决议中预计,到2023财年中期,CPI(剔除新鲜食品)的同比涨幅可能会放缓,进口对CPI的传导效应减弱。此后,在工资加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撑下,通胀预计再次升温。

封面图来自《朝九晚五》剧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泰康先进材料股票发起A:202... AI基金泰康先进材料股票发起A(016053)披露2025年二季报,第二季度基金利润193.98万元...
前OpenAI CTO新公司T... 近期,一家由前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创立的AI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
中国资产大涨!英伟达、微软创历...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股市场在强劲的经济数据和财报季的双重提振下,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和...
美国国会正式批准稳定币法案 待... 财联社7月18日讯(编辑 史正丞)北京时间周五清晨,备受关注的美国稳定币法案轻松通过众议院投票,距离...
“外貌发生明显变化”,以军公布...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7月17日,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德拉伊在其社交账号发...
港股创新药再霸屏!近一年累计涨... 随着港股走出五连阳行情,相关基金迎来净值和规模的双增长。 今日收盘,港股创新药主题ETF再次霸屏涨幅...
上市首日强势“吸金” 4只科创... 摘要 【上市首日强势“吸金” 4只科创债ETF规模超百亿】市场疯狂了!上市首日出现大爆发!7月17...
原创 川... 文/国酒研究所 川酒集团为四川酒业带来新气象。据7月16日川酒集团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大有可为... 漫画 王建明 【深圳商报讯】(记者 詹钰叶)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正式上市,有望为投资者提供一...
齐鲁银行新注册《齐鲁银行远程银...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齐鲁银行(601665)新注册了《齐鲁银行远程银行客服智能排班管理系统V1.0》项...
金智科技:中标1.33亿元国家... 中证智能财讯 金智科技(002090)7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期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深市首批4只科创债ETF上市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产品上市,交投十分活跃。 其中,嘉实...
佛山发布细分领域大模型,加速金... “有人问我:数字化转型花了多少钱?我说:是数字化转型让我活下去!”7月17日,在广东电信赋能金属加工...
17日不锈钢上涨0.32%,最... 来源:新浪期货 新浪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17日收盘主力合约不锈钢2509,涨跌+0.32%...
尚纬股份新任控股股东包揽定增 ... 尚纬股份(603333.SH,股价7.98元,市值49.6亿元)“易主”不到两个月,新的控股股东就要...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 部分机构... 7月17日,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的首批科创债ETF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交易的信用债E...
原创 7... 写在文章前的声明:在本文之前的说明:本文中所列的投资信息,只是一个对基金资产净值进行排行的客观描述,...
康师傅冰红茶涨价5毛后销量大跌 在今年饮料销售旺季,康师傅一升装冰红茶的终端售价有了松动的迹象,渠道商们反映,一些终端每瓶只卖4元左...
晶澳巨亏,光伏还在等“神兵” 来源:每日资本论 光伏行业从狂热扩张到残酷的洗牌,而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的命运也恰如沙漠中的组件—...
崧盛股份:目前储能业务已形成较... 证券日报网讯 崧盛股份7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股价的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