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工商银行承办的“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低调召开。
这是一次闭门会议,这次会议探讨的主题是“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参会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
这一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金特估”行情的隆重登场。
“金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之金融板块”的缩写。最近两三个月,A股市场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需要对长期被低估的银行股进行重估,而在金融监管改革和政府主导模式下,拥有国有背景的银行更值得关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资入主银行是一个重大利好。
4月28日,重庆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重庆三峡银行股东股权变更及有关股东资格的批复》。根据批复,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重庆高速公路集团、重庆发展投资公司、重庆市地产集团将战略入股,合计持有三峡银行59.566%的股份。
这四家重庆实力最为雄厚的国有企业,开出了一个有诚意的价格,让三峡银行重新回到了当地国资的怀抱当中。
重庆正在雄心勃勃地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在这座城市勾勒的蓝图当中,三峡银行需要做大做强,需要为重庆的崛起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三峡银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点。
2022年6月,刘江桥接任三峡银行董事长,从这一刻开始,重庆国资在三峡银行的话语权逐渐增加,后面重庆四大国有企业战略入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许多人都在关注,地方国资入主后,会给一家银行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信用背书。
地方国资入主后,给了三峡银行一个信用背书。三峡银行今后在开展业务及资本市场发债方面,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增信。
第二个变化是密切与当地国企的关系。
重庆国资体系内的企业,会把三峡银行视为“兄弟单位”,一些重庆国企会与三峡银行展开深入的战略合作。比如,2022年2月,重庆渝富控股集团与三峡银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地方法人银行各自优势,在融资业务、投资银行、资本运作、投贷联动、数字金融、园区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第三个变化是密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重庆有38个区县,基本上每一个月,三峡银行高层都会与重庆区县领导互访。比如,2023年2月,合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姜雪松一行到访三峡银行。3月,三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江桥一行拜访铜梁区委、区政府,就深化银政合作与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座谈交流。5月,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成群一行到访三峡银行。
“重庆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会全力帮助本地法人银行做大做强。”当地观察人士认为,重庆国资入股,优化了三峡银行的股权结构,打开了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三峡银行的上市进程会提速。
重庆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在顶层设计方面,重庆制定了四大战略方向,分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
重庆国资,需要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
重庆国资,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
在产业方面,强调价值创造,做大做强。
比如,2023年4月13日,重庆市国资委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启动会,召号要通过开展价值创造行动,培育出更多的典型标杆,建设更多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新国企。
在金融方面,强调赋能实体,共赢共生。
比如,2023年4月17日,重庆市国资委召开银企座谈会,通报市属国资国企提效增能深化改革总体考虑,并就进一步增强互信合作、合力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在央地合作方面,强调倒排进度、全力推进。
比如,2023年5月5日,重庆市国资委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推进央地合作有关工作,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指出,要以本届“西洽会”为重要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压茬推进,做好国资央企重要嘉宾邀请接待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及成果发布工作。
重庆国资的变化,肉眼可见。
重庆国资不再掩饰雄心,它要培育出一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产业带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力的国企,擦亮“重庆国资”这个金字招牌。
“重庆要努力去培育一些像格力、海尔这样的优秀国企,一旦有这样的企业出现,它会给整个重庆国资加分,会让整个重庆国企的估值都能得到提升。”重庆当地一位观察人士说道,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重庆会花大力气去战略入股三峡银行,会花大力气去呼吁组建以重庆为总部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银行。